联系我们:0739-5051058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

生命的架桥人


生命的架桥人――交通运输部调用战备钢桥支援灾区纪实   卜算子•祈蜀 ――致朱永焯 全民迎奥运,地动撼天府。 已是人间五月天,阴霾雨连雾。 雾把夏拦阻。牵挂在蜀都。 永焯调桥济蓉路,桥检祥云舒。 ――河北交通厅战备办孙玉金 生命的架桥人 ――交通运输部调用战备钢桥支援灾区纪实   5月12日,福建福州。   交通运输部战备办公室副主任朱永焯脚下的土地微微晃动。“难道是地震了?”老朱眉头紧锁,怀疑自己内心的猜测。   此时,老朱正带领检查组在福建省进行5年一次的全国交通系统国防交通储备器材大检查。他搞不清楚这脚底下的摇晃,是哪里传来的震波。   很快,消息传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后修正为8.0级),长期进行战备工作的老朱迅速意识到,这是一次巨大的灾难,公路桥梁必然受到严重损坏,道路不通救灾就会不畅,战备钢桥将在这场没有敌军的战斗中发挥巨大作用!赶紧打电话,但是四川的电话一直拨不通。老朱意识到,四川的通讯已经中断,灾害的破坏性也许比想像的还要严重。   “四川省全部的钢桥拉出去,也许还不够用,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重庆各省市做好准备,随时支援。”   “马上改变检查计划,西部检查组改道云南。”老朱立即通知还在西藏的西部检查组。“突发的天灾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前往四川,我们现在去就是给他们添麻烦”。检查工作必须照样进行,但军事器材保障功能必须立即启动,而且要快。   具体的灾情还不清楚,真是焦急啊!老朱一遍又一遍地拨打四川交通厅战备办的电话,不通,再拨,还是不通!拨手机,不通!再拨其他人的电话……老朱拨遍了所有认识的四川同志的电话,没有一个通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带着焦急的心情,老朱到了云南。   时针指向20点,地震已经过去7个多小时,老朱紧握的手机已经发烫,他还在不断重复拨打四川的电话。突然,电话通了!听到熟悉的声音,老朱激动万分,不断询问灾情和大家的安全情况。在得知都江堰通往震中的道路完全阻断后,老朱立即要求四川省交通厅战备办的工作人员雷晓峰:不要再考虑全国交通系统国防交通储备器材大检查的事,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将所有的储备钢桥全部拉出去保障受损道路的畅通。   通完电话,老朱的思路飞快地转动:四川的25套钢桥全部拉出去也许不够用,必须让周边省份立即做好准备,随时支援前线。   灾情就是命令啊,一刻也耽误不起。紧接着,四川周边各省市交通厅战备办陆续接到了老朱的电话:清点器材,随时准备支援!   一边安排检查组临时转战云南,一边要了解灾区情况,一边还要紧急通知各省做好准备。“调运多少过去?怎么运过去?还要联系哪些部门配合……”老朱一路上颠簸,思路一刻也停不下来。向各省下达完紧急调令之后,老朱额头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心脏在胸腔里怦怦直跳,老朱默想,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实战。老朱身上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斗志,多年的养精蓄锐就要得到真正的实战检验!救灾、救人就是打仗,不,比打仗还要紧急!   紧急命令: 重庆、云南、陕西、贵州、湖北、湖南,立即调运战备钢桥前往灾区。   5月13日一大早,通宵未眠的老朱掌握了大量灾区信息,他立即向交通运输部报告:检查组已改道云南,四川附近各省已做好战备钢桥的支援准备,可随时出发。部规划司副司长任建华收到老朱的急报后,马上报告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立即做出了“同意安排”的指示。   得到指令后,老朱立即行动起来,向重庆、云南、陕西、贵州、湖北、湖南等省(市)发出紧急通知:各省立即做好配置和车辆调度准备,随时执行抗震救灾保障任务。   从此时起,老朱就成了全国交通战备办的抗震救灾前线工作小组,老朱虽然身在云南,但他所在的指挥部毫无疑问就在第一线。   检查工作还要继续,而四川的电话信号还是时断时续,没有他法,老朱只能靠手机短信了解情况,发送报告。信息一条条发出,反馈的信息也一条条飞来。此时,老朱的手机成了他手中最尖利的武器――一边组织大检查,一边上下协调调运战备器材。老朱克服一路颠簸的困难,硬是将所有情况通过手机信息向交通运输部报告。“只有做到万无一失,才能方便部指挥部作出判断和指挥,”老朱的细心保证了调运钢桥的顺利执行,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平时一块手机电池老朱可以用三、四天,现在一块电池顶不住了,他每天都要用掉3~4块电池的电量,“3块电池轮着换,随时充电。每条信息都达300字以上,最长的一条信息有800字。”   5月13日下午6点,四川请求支援的信息经部里转达到云南。灾情就是命令,钢桥早到一分钟,废墟下的同胞就能早一分钟被救,要快!老朱绷紧神经,“四川目前道路受损程度还不清楚,需要多少钢桥呢?而且何处需要架设钢桥也不明确。”老朱想得很仔细,“运多了就会成为四川的负担,盲目运往灾区也不能起任何作用,还是运往成都,等待四川省交通厅的通知。”想到此,老朱立即发出第一道调令:重庆市调10座战备钢桥、云南省调10座战备钢桥、陕西省调5座战备钢桥,立即装车,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四川。同时,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也得到调令,将6套钢桥面板立即送往灾区。   接到指令后,重庆、云南当晚立即行动起来,连夜装车。夜里10点,老朱与云南省交通厅战办主任黄兴荣、省公路局副书记吴燕京等一行动身赶往大理,查看战备钢桥准备情况,为运输车队鼓劲加油。14日下午,老朱又赶回昆明,与云南省交通厅厅长杨光成等各有关方面的领导一起来到昆明南出口,为昆明运往四川的战备器材运输车队送行。   时间就是生命。14日一早,重庆市已完成了5座整桥的装载,并于上午9:00出发前往成都;14日上午,云南大理公路总段完成6座战备钢桥整桥的装载,立即向成都进发;14日夜里,陕西省完成5座战备钢桥的装车准备,连夜赶往四川灾区。 (图为重庆市交通部门紧急调运战备钢桥)   14日上午10点,根据四川省交通厅的需求,老朱又紧急向贵州下达了将5座全套钢桥和5 套钢桥面板立即调往四川的命令。15日一早,全部器材装车完毕,上午9点出发向成都进军。   第一批支援的队伍不讲任何条件,行动迅速,其中既有在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的陕西、重庆两省市,也有西筑这样的老企业,十几年的储备与训练没有白费。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看到陕西交通战备办侯广清主任发来的短信“保证完成任务”, 老朱深深地被感动了,他紧紧地拽着手中的电话,鼻头有一点酸。   “时间就是生命,运输队必须马不停蹄,要快!要快!要快!”   “钢桥就是救命的桥啊,平日里我们搞储备,现在真正的实战来临,一定要快!打仗时难道敌军会等我们准备好了再开炮吗?要的就是快,运输途中更不能出岔子,沿途的保障如何能缺少?”老朱思路一刻不停,赶紧确定行车路线。很快,老朱与第一批支援的各省确定了车队的行驶路线。“必须把有关情况报告部指挥部,还要取得沿途各省的支援,就这么办,立即报告部里。而且要快,车队已经出发了!”可是,身在检查现场,打电话说不清楚,没有传真,怎么办?发短信!   正在饭桌上的老朱顾不得吃饭,埋头发着短信,手指飞舞,一条条短信发送到部规划司办公室主任顾霞的手里。等他发完短信抬起头来时,发现大家已经吃完了,老朱连忙随便往嘴里拨了几口,又埋头整理大家回复的信息。   通过顾霞主任的整理与转交,部抗震救灾指挥部于5月14日发出了《关于请协助战备钢桥调运的紧急通知》,要求云南、贵州、陕西、四川、重庆等地的交通部门,做好战备钢桥运输沿线的后勤保障工作。各个车队一路绿灯,沿途各省有关部门早早做好了加油、饮食等准备,得到行驶畅通的消息,老朱心里高兴啊,“太好了!一路绿灯就能按时到达四川。”   “遇到情况,随时报告。”为了掌握运输车队的行驶状况,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老朱要求各运输车队与自己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但是,云南车队还是在路上遭遇了堵车。“什么?堵车?”老朱心急如焚,“能不能绕过去?能改道吗?”老朱想着各种办法,但还是无济于事,不过幸好5个小时之后,车队又风驰电掣狂奔起来。“真是急死人了,我恨不得飞过去把前面那些拥堵的车辆搬开!”后来老朱回忆说,“这5个小时就像5个月一样漫长,不过后来还是顺利地到达了绵阳。” (图为湖北省交通部门运送的战备钢桥运到成都)   紧急运输犹如急行军。重庆市继14日第一次5座钢桥送达后,15日又有第二批5座器材运抵成都;贵州车队马不停蹄直奔绵阳;陕西省的器材直接送达广元;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的器材直接送到了雅安市交通局。到5月16日晚上9点,第一批调用的战备器材全部比计划时间提前运往灾区,到达指定位置。   老朱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这是他搞战备工作十几年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紧急调用储备器材保障交通畅通,是一次真正的实战。   老朱心中充满了斗志,让疼得睁不开的两只眼睛慢慢闭上,从5月12日晚上开始,他3个通宵没有合眼。现在第一批器材全部顺利达到灾区,老朱稍稍宽了一点心,慢慢睡着了。   同时进行的第二场战斗:紧急调集架桥专业保障队伍。   “钢桥有了,四川人手不够,急需架桥专业保障队伍。”5月15日,已前往浙江检查工作的老朱得到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立即前往浙江省交通厅,当面向该省交通战备办发出紧急调令:组织一支35人的架桥专业队伍,以最快的速度立即赴灾区执行架桥保通任务。同时,云南省也收到了老朱的紧急调令,35人的架桥专业保障队伍迅速集结。   5月17日,当老朱从电视上看到胡锦涛总书记乘坐的吉普车从经过加固后的寿江大桥通过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太好了,我们的钢桥,我们的队伍经受住了考验!”老朱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回到北京后,老朱对两支队伍完成的任务如数家珍:“到目前为止,他们架设了广元白水大桥60米,德阳什邡红白镇观通桥36米,绵阳南坝大桥30米、36米、27米、69米4座,青城大桥映秀段寿江大桥加固33米,古溪沟中桥1座,蒙子沟桥84米双排双层加强型钢桥,渔子溪2号大桥加固69米,绵阳平关大桥69米等11座战备钢桥。”讲起这些,老朱有些激动,“当地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大型机械可以吊装,基本上都要靠我们的人肩挑背扛抬上去。一个200公斤的大部件,需要5、6个人才抬得动,一天下来,他们躺在地上动都动不了。而且,一干就是好几天呢!”看得出,老朱很心疼。   “再调10座钢桥,还需装配式桥墩前往灾区。”   调运、集结、运输、架设,经过8天的紧张工作,经过老朱的上传下达,全国交通战备办省部联合,打了一个漂亮的战役。但是,四川灾区交通形势依然严峻。为下一步打通道路作好准备,根据四川省交通厅提出的要求,5月20日下午4点,老朱又向湖北、湖南两省下达了第二批战备钢桥的紧急调令,要求各调5座立即送往四川。“还需要钢结构,我马上调过去。”为提高战备器材的保障能力,老朱又紧急调用了广东中山的3100件各类钢桥构件运往成都。   有了前几天的经验,老朱指挥起来更加熟练和镇定。第二批物资运输很顺利,5月23日凌晨3点前,第二批物资全部到达指定地点。   5月24日晚上8点,绵阳市交通局提出桂溪大桥、陈家大桥、南坝大桥、平关大桥急需组合桥墩的请求,要求交通运输部给予支援。老朱接到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后,向河北省交通厅发出了调令,这时刚好是绵阳提出支援请求后的1小时。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老朱已经习惯了将自己的工作速度调到最高频率,因为他深深地意识到,战备钢桥早一个分钟架设起来,就能早一分钟为灾区同胞争取到被营救的希望。   5月28日,第三批战备器材运送到达指定地点――绵阳。   架设的是钢桥,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感动。   从5月12日得知地震消息到5月28日第三批钢桥到达指定地点,在这紧急的16天里,经过老朱的上传下达和前后协调,46座钢桥迅速运往灾区,其中有4座重新组合的钢桥,共计1530延米,还有30套33米U型钢桥面板,1套30装配式公路钢桥墩,以及各种新增构件,总计重达2000余吨,木质桥面板约2000块;动员9米四轴车104辆,平板拖车24辆,油罐车1辆,生活保障车1辆,指挥车12辆,配合装载机械设备25台(件);抽调相关人员及民工约1000余人;派出了由70人组成的两支架桥专业队伍。 (图为四川当地群众自发为贵州支援队伍提供午餐)     回想起这16个日日夜夜,特别是那昼夜未眠的3个通宵,老朱心潮澎湃,一方面是对灾区同胞受苦受难的深感痛心,一方面是经全国交通人和交通战备部门的努力奋战下,在灾区道路保通中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战役,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深感欣慰与自豪。   全国交通战备系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回忆那紧张的16个昼夜,老朱坦言,最大的感受是全国交通战备系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这次参加汶川大地震的抢险救灾,是任务来临最突然、最紧急、调用战备器材数量最大、涉及省市范围最广、运输距离最长、作用最大的一场实战。钢桥已在灾区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为道路打通、保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没有辜负部党组的期望。”老朱说话掷地有声,“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大力宣传重视战备器材的重要性,但还没有过像这次一样的大规模实战检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次实战,我们全国交通战备系统经受住了考验,完成了任务,而且完成得很漂亮,我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   老朱给我们念了一条浙江省交通战备办戴建锋发来的短信,“如果我这次不去灾区,我将后悔一辈子!”老朱说,在这次抢修救灾过程中,全国各地交通战备办的同志纷纷请命,要求前往一线支援灾区。“他们不讲条件,不怕辛苦,主动要求到一线去。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每天都在感染着我,我感觉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责任感强、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队伍。”   十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灾难来临,我们没有阻挡的能力,我们只能抢救。“当时我不在现场,只是凭经验估计,我知道四川的25座钢桥不够用,但是到底需要多少不知道。”谈起当时对调用钢桥的判断,老朱说最难的是现场情况摸不清,调起来有一定的盲目性,“调多了不行,调少了不行,不调更不行!”搞了十几年战备工作的老朱硬是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职业敏感性,在第一时间向四川周边各省下达了准备救援的命令。得知老朱第一时间做出最好的调用安排后,总后军交部战备局局长孙凤乐给老朱发来短信,“你的动作很快,还是老同志、老战备,高觉悟,你辛苦了。”老朱深受鼓舞。   老朱介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交通系统积极做好军用物资的储备与养护,“虽然以前战备钢桥也曾在抗击水灾、泥石流、山体滑坡中发挥过作用,但毕竟用量少、范围小。这次调用钢桥数量之多、涉及的省份之广,距离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我们最近搞的3项科研成果在灾区得到了应用,经过检验,效果非常好!”   老朱很高兴,很激动,多年的花费、训练、研究成就了今天漂亮的一战。激情得到燃烧,力量得到爆发,全国交通战备系统多年的积累奔涌而出,汇成对灾区人民的热爱,奔向最需要的地方。   成都军区在映秀镇一线的袁鸿少校说:“战备钢桥在第一时间调动到受损道路及时架设,争取了时间,使许多同胞得救,这些钢桥是在救命啊!”德阳交通局的同志感动地说,这些钢桥是“救命桥、及时雨”!“在和平年代,交通战备器材更多的是发挥民用设施保障作用,我们在这方面应该下更多的工夫去研究。”老朱的脑海中,已经对下一步加强战备钢桥的管理与应用,开始进行更深地思考,许多新鲜的想法,也在萌芽。   回到北京后,老朱连夜整理抗震救灾材料,书写心得与体会,总结经验与成果。一旁,手机电池正在充电,老朱笑笑,“这些天已经习惯随时给手机充电了。搞战备的就是半个军人,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其实,老朱的眼睛,到现在为之还在隐隐作痛。老朱说,他最近一定要去灾区看看,看看那里的钢桥,也许到了现场,感悟会更加多,更加深。   (作者:《中国公路》杂志社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