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739-5051058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

年轻的脊梁:为了生命线上的桥梁畅通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山崩!地裂!路断!桥塌!汶川成了孤城,灾区群众生死不明!5月12日14点28分,以汶川为中心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让全国人民的心一下子揪紧,通往汶川的所有公路全部中断,人员和救灾物资无法通过公路进入汶川。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这是一场交通人与余震、塌方、泥石流的殊死较量,这是一场保证生命线持续畅通的艰苦战役。灾难可怖,但交通人选择了无畏与顽强;地动山摇,但交通人的心没有动摇,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抢通!保通!   5月15日21点30分,“成都―雅安―马尔康―理县―汶川”这条长达680多公里、环绕了一大圈的西线被成功抢通,成为当时最早连接汶川的生命线。就在当天的下午,抢在“西线”打通之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接到交通运输部的命令,向灾区派出第一支桥梁保通小分队,实地勘测生命线上的每一座桥梁。               年轻的脊梁                                ――为了生命线上的桥梁畅通     5月18日,已是李健、宿健、程寿山、廖军四人组成的桥梁保通小分队奉命到地震灾区保证桥梁畅通的第三天了。就在这一天,死神与他们擦身而过。   当天,他们从马尔康出发,经理县赶往汶川,沿途检查受损桥梁情况。塌方不断,飞石不断,两辆吉普车一前一后在通往震中汶川的公路上曲折前行。由于塌方和落石,打通后的山路仅有六七米宽的空隙,一边是没有护栏的悬崖,另一边是随时可能飞下巨石的高山。突然,一块巨石飞速滚落下来,从两辆吉普车之间砸了下去。巨石砸下那一瞬间,坐在后一辆车上的李健和廖军紧张得屏住呼吸,说不出话来。事后,当聚在一起回味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时,“好险哪!”四个人攥紧拳头,为后面的行程捏了把汗。   余震、泥石流、塌方、飞石,每次险情都突如其来,在刹那的生死之间,四人用机智与勇敢,不断抗争,抗争,抗争! 桥梁保通!我们上前线!   “铃――”急促的电话铃,打断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劲泉的思绪。电话那端,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司长戴东昌嗓音沙哑:“西线马上要抢通了,请立刻派遣桥梁小分队前往灾区,配合四川省交通部门,全力做好西线保通工作!”   西线――从成都到雅安,经小金到马尔康,沿国道317走理县进入震中汶川,全程680多公里,沿途高山险阻,气候恶劣,要不是这次地震,几乎没有人会走这条大弯路去汶川,然而,由于距震中较远,沿途公路、桥梁破坏相对较轻,这条线成为最有希望率先打通的生命线。   张劲泉深知,西线上的任何一座桥梁损毁程度,都决定了西线是否通畅,桥梁保通对于抗震救灾意义重大。这几天,他正带领项目组加班加点,组织申报全国科技进步奖,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申报的关键时刻。但是,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大灾面前,再重要的工作也要给抗震救灾让路!撂下电话,他迅速拟定能够赶赴前线的专家人选――技术业务一定要过硬,有实践经验,还要年轻,身体要好……片刻间,程寿山、李健、宿健……这些年轻的桥梁专家映入脑海。这些人都是近几年院里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出的桥梁检测、评定、加固的年轻专家代表,张劲泉对他们有信心。   这些年轻专家是好样的!当接到张劲泉的电话时,他们有的欣然接受任务,面对灾难,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责任。   上前线去!地震后已经近100个小时,看到电视里报道的公路还没有全面抢通,救援人员和物资还迟迟不能进入重灾区,刚刚度过蜜月的程寿山焦急万分。还有什么比赶赴灾区更能缓解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呢?当接到任务时,身为道桥部桥检组组长的他竟然激动得难于平静,灾区需要他,妻子和她腹中那小小的生命也需要他,为了保通任务,为了灾区等待救援的数万群众,他坚定地踏上了征程!   上前线去!固桥公司副总经理李健欣然领命,作为桥梁加固技术专家,他深知大地震对桥梁的损毁非同寻常,必须再选一位专家,再加一道保险!他叫上公司设计部副经理廖军――同济大学的高材生、公司的技术“大梁”,赶赴一线。   上前线去!专心于整理课题申报材料录音的道桥国检中心副主任宿健,错过了张劲泉打来电话。上前线怎能被落下!作为共产党员,挺身应战的时候到了!他恳求已经安排派往前线的同事,“你过几天就要出国了,这次保通任务交给我吧!”他成功地把这次保通任务抢了回来!   四位年轻的桥梁技术专家,年龄最大的也才36岁,他们组成了桥梁保通的第一批专家小分队。   “等申报全国科技进步奖的事一忙完,我马上过去!”张劲泉在四个人临行前,详细交代了这次桥梁保通的艰巨任务,并随即筹划赶赴前线的第二批专家队伍。这次派四个年轻人去灾区,他既放心又担心――放心的是,四个人都是院里悉心培养的道桥专业技术骨干,几年来的科研实践,让他们在技术业务上都可以独挡一面,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担心的是,这次保通任务非同寻常,谁也没经历过,在桥梁技术评价过程中,必然会有相当多的难题,而且生命线上危险无处不在,更有余震随时可能发生。   时间不等人!几经周折,终于订好了16日下午飞往成都的机票后。四个人在半天时间里迅速做好充分准备,带上便携式桥梁检测设备、登山鞋等户外活动用品,租了一部卫星电话,为了不给灾区群众增添负担,他们采购了大量食品,仅宿健背的大包就足有30公斤重。宿健笑称:“即使把我们扔到沙漠,我们也能活下来。”   与以往出差不同,四个人的荣誉感随着飞机离开地面压在心头愈发沉甸,使命感随飞机离灾区愈近而愈发强烈。作为这次桥梁保通小组的负责人,李健说出了心里的担忧――我们不怕前方的危险,但面对未知的技术上的困难确实有无形压力,毕竟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害太大,那里受灾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桥梁能否经受8级地震的考验?余震是否会加重桥梁的损毁?我们能不能检测完所有的桥?这些压力就是责任啊!四个人坐在飞机座椅上,静静地望着舷窗,心已经飞向灾区。   晚上7点,飞机降落成都双流机场。与前来迎接的四川省交通设计院和省公路局的几位同志简单通报后,四人连夜奔赴雅安。吉普车载着四人在成雅高速上尽力飞奔。   雅安,西线的起点,我们来了! 责任在肩!我们义无反顾!     5月17日,出了雅安,继续向马尔康前行。省道210线雅安至马尔康段地势险要,气候恶劣,沿途需翻越三四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越往里走,山越陡峭。   翻越夹金山的时候,四人更加体会到了路况的险峻!   夹金山海拔4124米,长征时红一军和红四军在此会师,险要的地势和恶劣的气候,让这条路多少像是鬼门关。路只有五六米宽,没有护栏,而且都是山腰的大弯路。悬崖下,那些地震时摔下去的车已经支离破碎,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吉普车在夹金山的雾霭中穿行,才走了一段,空中便飘起雪花。随行司机是省公路局派来的,为了公路抢通,已经几夜没合眼了,而此刻,司机竟然没有减速!责任在肩,不容倦怠,用最快的时间抵达下一座桥。   望着蜿蜒的山路和紧贴着的悬崖峭壁,坐在车里的程寿山百感交集。来之前,因无法想象这里的情况,每次看报道,他都觉得救援工作的速度太慢了,怎么能几十个小时毫无进展呢?此时此刻,他已对公路抢通的压力和难度感同身受,终于理解了为何救援物资和人员被堵在外面,为何无法实施空投,为何要先走水路。那是我们可爱的交通人在用自己的命来抢通啊!   到达马尔康,已是傍晚。四个人正巧遇到带着“铁军”刚从理县打通过来的省公路局路政处李处长。对于前方的公路情况,李处长仍不免心惊:“前面有六七处塌方,刚刚打通,但随时有可能塌垮。桥的问题不算大,尚能通行。你们就别上去了,危险相当大。”说着,他伸出了三根手指,意思是,发生危险的几率至少30%。由于他们刚刚在理县经受了一次6级余震,山上滚下来很多石块,跟着李处长侥幸躲过灭顶之灾的省设计院同志,回来时仍然是一脸土色。四个人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咱们肯定是要去的!”程秀山第一个表态。在李健的房间里,一次临时会议紧急召开。此时,他们已经拿到了沿线桥梁的第一手资料。程寿山接着说:“已经到了这里,就一定要上,不能前功尽弃!但得想好防范措施,比如石头来了怎么躲。”“对!就怕路又断了,现在随时都可能塌方,随时都有石头落下来,万一明天路通不了,我们就进不去了。”宿健担心断路后,耽搁保通的进程。“很多救援车都赶在咱们前面了,不能再耽误,一定要试试!”平时寡言的廖军也表明态度。他们都希望按照原计划前行。   面对危险,李健最担心的就是大家的安全。作为安全员的李健早就向妻子交代好了,无论如何不能把自己去灾区的事向父母透露,甚至打电话骗父亲说自己要到广东出差,很忙,狠心地要求父亲“没事别给我打电话”。但此刻,他想得最多的还是身边的同事,程寿山的妻子怀孕不久,不能让孩子出生就见不到爸。廖军还是单身汉,没了他,父母谁来照料?宿健的爱人就在院里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宿健要没了,以后怎么面对?   夜幕中空气里始终弥漫着土腥味儿,晚饭时下起的雨使气氛有点儿悲凉。眼前,一波一波的抢通队伍,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夜以继日,突击抢通;身后,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和人员,需要保证生命线上的每座桥梁都万无一失,确保救灾物资和进入灾区。没有时间考虑!此时此刻,必须向前,向前!大家相互激励――既然选择了做一个交通人,就选择了义无反顾! 危机四伏!我们冲向前方!   “我们已平安到达汶川县城,这只能吃自己的东西,住帐篷。遇到了公路司的徐副司长,他对我们的快速抵达很满意!今天一路上的山体滑坡塌方比较厉害,但平安无事。已和省公路局的局长总工会面,并交换了桥梁方面的意见。下一步可能还要让我们去看其他线路上的桥。”每到达一个地方,李健都给后方的院党委发一个短信,报告一下保通工作进度,也道一声平安。他们知道,有那么多人在看着他们,关注着他们。   沿国道317经理县到汶川,一路上他们一共检查了10多座危桥。如果在平时,谁也不会轻易放过桥梁检测的任何细小环节。此时此地,虽然每一次检查桥梁都是对危险的挑战,但四人更是一丝不苟,因为这是生命之桥啊!   川西属于地质板块挫动最明显、最破碎的一块,去往汶川的沿途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的褶皱和断层,地震发生后,这里更加脆弱。山上植被少,常年刮风使得山体砂石很松,平时就有滑坡和碎小的飞石。不断的余震,使山体更加松动,一遇大风,随时都可能有大石块滚落。为了把危险降到最低,他们早上6点多就出发,尽可能在上午风小的情况下多走一些路,多看一座桥。也就是在快到理县的路段,程寿山和宿健的车遭遇了那次巨石袭击,所幸巨石擦车而过,有惊无险。 山上一直有石头往下飞!路边很多车被砸得稀巴烂!伴随挖掘机的轰鸣,一处处塌方正在被清理,养路工人正在徒手作业,甚至没戴手套!地震发生后,这些养路工人一直与军队、武警奋战在最前线,他们靠手挖也要挖出一条生命之路!在大灾面前,多少人夜以继日的坚守在岗位上,多少人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多少人用坚忍与顽强彼此激励,而他们自己或许刚刚失去亲人!公路随塌随抢,镜头里看不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但他们却为灾区默默地做着奉献。“跟他们比,他们才是英雄!能与他们并肩战斗,不枉此行!”   沿途,四个人不停地把身上携带的食品分发给灾区的孩子。那些天真善良的孩子们啊,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仍不忘感恩,温暖着前来提供帮助的人!四个人一路走来,总能看到孩子们向救援人员微笑着敬少先队礼,还有一些举着牌子,牌子上写着“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四个人被沿途的灾民感动,拿出食物来分给灾民,本来足够四个大男人一个星期的口粮,到汶川县城时已所剩无几。“食品还是带少了!”宿健不无遗憾。   生死相继,吾辈何惧?汶川,汶川,这个自5月12日以来被无数次呼唤的名字,这个顷刻间背负巨大苦难和伤痛的人间炼狱,你要挺住,不要哭泣,我们来了! 临阵领命!我们敢硬碰硬!   5月18日晚,李健四人终于在汶川与前期的保通队伍汇合。带队的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徐亚华副司长难掩惊喜:“刚刚给部里打电话要桥梁专家,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到了!”听完四个人对西线桥梁检测情况的汇报后,徐亚华指着地图:“西线大家给出的意见是一致的,没有大问题,可以通车。但是再往前汶川到映秀这段,省院的同志航拍看过了,桥梁损坏很严重,难以下结论,你们去看一下。”   映秀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到映秀的公路、桥梁损毁十分严重。四个人拿到航拍的照片,一座座桥七扭八歪的,几乎就要断了!   5月19日一早,他们便从汶川向映秀出发。由于这条路损坏非常严重,公路还没抢通,只能尽量试着往里走。这一段,他们共查了22座桥,每一座都是4类以上损坏,如果按照寻常的桥梁检查,损毁达到4类以上的桥都要限制通行,必须修复重建。然而此时,它们是唯一的通道。   这次的检测不同于平常,以往只要桥梁达不到技术要求,就可以限制通行。但是,四个人深知,生命线上的桥梁太关键了,每一座桥梁都决定着全线能否畅通。必须敢于硬碰硬,四个人多年的桥梁专业知识在经受考验。“加固处理后,能行!”李健斩钉截铁的说,其他人也赞同。   紧急商量后,四个人现场高效给出评估和处理意见。22座桥中,有18座当场明确在应急情况下可以通车,有4座损毁更严重的桥已经快落梁了,挡块全部断裂,边缘一部分悬在外面。他们建议对这4座桥采取临时措施,因地制宜地给出三个限制――限重、限速、限位:一是车辆限重20吨;二是车辆限速在30公里/小时;三是要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限制车辆通过桥梁时的位置,不允许在桥上错车,只允许车辆在中间通行和单向通过。这些现场勘测得出的结论,给大后方――交通运输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后期入川救援车辆的“三限”标准提供了依据。 一座座桥梁看过去,四人来到草坡隧道。由于山体滑坡,隧道的另一侧出口基本被掩埋,只留下一个很小的口子,可供一人爬过。而隧道的另一侧,听当地人说,桥梁损毁更为严重,有四五座已经垮塌。他们准备徒步穿过隧道,去查看另一侧的桥梁。就在他们准备进入隧道那一刻,余震袭来,山崩地摇!原本可以爬过去的隧道口,被落下的碎石堵死,四个人险些被飞石砸到!   四个人返回汶川时,当地还一直断电。由李健主笔,就西线和从汶川到草坡隧道的桥梁情况,手写了5张纸的评估意见,当天中午交给了阿坝州的交通局局长。   汶川、茂县、映秀都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几个地方也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位在汶川多日的交通运输部通信中心的同志讲,这位交通局长一直在一线,已经很多天没怎么睡觉,一天就吃一块沙琪玛……当把评估意见交给这位局长时,四个人眼眶盈泪。 前仆后继!我们不辱使命!   圆满完成任务的李健四人和徐亚华副司长一起,沿着原来的线路回撤,与交通运输部冯正霖副部长和四川省交通厅鲜副厅长带领的工作组在马尔康附件的鹧鸪山隧道管理站相遇。管理站成为临时指挥所,冯正霖连夜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听取了徐亚华、李健等人的汇报。根据沿途实地考察情况,西线保通的桥梁基本没问题,从汶川去映秀那段20多公里路上的桥梁则受损严重,李健简略说明了他们现场评估的出发点、方法和结论。   冯部长对四人桥梁保通小分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四个人的桥梁的损毁检测以及后续的桥梁抗震检测,最终将形成一个针对地震灾害下桥梁安全的评估报告,作为将来修编桥梁建设规范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为将来的公路桥梁重建和设计提供参考。   5月20日晚11时,张劲泉副院长带领的由桥梁抗震等专家组成的第二小分队,来接替李健四人。然而,四个人顾不上疲劳,又跟随第二小分队开赴映秀。   就在这一天,共产党员宿健委托妻子把部和院里给他个人的5000元慰问金捐赠给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他在后来发给院党委的短信写道:“我不知怎么表达心情和感受,我已经委托我爱人把慰问金全部捐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能到灾区做如此有意义的事情已经很满足了。”   就在西线桥梁检测途中的车上,廖军郑重地对身边的李健说:“我想申请入党,请你做我的入党介绍人!”生命线上的洗礼,终于让廖军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李健深深地理解他的心情――党员就在身边,他看到了榜样。我们的交通人啊,从部长,到普通的养路工,都奋战在一线,他们实在冒着生命的危险,打通通向灾区的每一条生路!无数名共产党员在抗震救灾中奋不顾身,前仆后继。   在大灾面前,我们看到了希望!   在大灾面前,我们挺起了脊梁!   (作者:《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  刘云军 王静静  曾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