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739-5051058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

中国交通新闻网:美好湘村在路上——湖南省实施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纪实(四)


“舜水湿地,鸟语花香。诗和远方,不在他乡。”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塔峰镇雷家岭村,舜水田园综合体的宣传标语引人注目。阡陌纵横,通组公路将近万亩紫茄、香芋、秋葵等产业连接在一起,万亩良田描绘出美丽湘村新画卷。 “得益于通组公路建设,我们积极打造了集运动休闲、旅游观光、教育科普体验于一体的‘舜水田园’农业特色小镇,并利用特色农业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雷家岭村党支部书记雷统优介绍。 image 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一个“路”字。 湖南省启动的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项目,是近年来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里程最长、覆盖面积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惠及3.6万个自然村,让广大农村地区产业有发展、脱贫有底气、致富有希望、民族文化有弘扬。 路通产业兴 支撑脱贫攻坚 时下,株洲市茶陵县秩堂镇石龙村内,500亩的罗汉果种植园绿意盎然,一颗颗圆鼓鼓、青油油的罗汉果挂满藤架,即将进入采摘阶段。 石龙村是典型的农业自然村落,但长期以来,该村唯一一条通村公路过于狭窄,部分村民小组不通硬化路,石龙村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成了“老大难”。该村扶贫产业罗汉果种植就因园地边只有一条窄小的砂石路,始终无法扩大种植规模。 扶贫产业在哪里,路就修到哪里。茶陵县于2018年8月启动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 2019年11月,石龙村内黄龙江至大附坪公路建成,总长1.6公里,路面宽7米,农用车、小货车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罗汉果运输不便的问题迎刃而解。 借此机遇,石龙村把罗汉果种植园规模扩大到500亩。说到这里,石龙村党支部书记彭回祖的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不修路,罗汉果就运不出去,烂在地里;路修通后,货车直接开进种植园里。看着一筐筐罗汉果装车销往全国各地,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彭回祖说,“若是今年效益好,我们还打算将种植园规模再扩大。” 石龙村因路通而扩大罗汉果种植规模的故事,只是湖南省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助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条条通村畅乡的通组公路,已然成为产业路、致富路、小康路。如今,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更强了,三湘大地呈现出“路路相连结成网,心心相通奔小康”的喜人场景。 农民群众因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而致富,路也成为湖南省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加快脱贫攻坚的“先手棋”。 3年前,邵阳市新邵县白水洞村还没有一条硬化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不少村民外出务工。 2019年9月,白水洞村23公里通组公路全面完工,延伸至每组每户村民的家门口。 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白水洞村成立新邵月亮湖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各季水果11种,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合作社通过重点产业委托帮扶,带动了400多户1553名贫困户就业,一年就给务工人员发放工资达60多万元,年终分红80多万元。”白水洞村第一书记罗宇晟说。 拓宽传播路径 助力民族文化传承 穿上典雅靓丽的瑶族服饰,打起长鼓唱起歌,永州市蓝山县浆洞瑶族乡茶源坪村每年的盘王节会上,瑶族村民都会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缅怀先祖,凝聚血脉亲情。 “以前过节,走亲访友都要走一夜,吃个早饭再回来。现在路通了,上午祭祀后,下午我就能去朋友家对歌,好不热闹。”茶源坪村党支部书记盘义辉介绍,通组公路的建设为当地民族文俗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不少便利,茶源坪村的瑶族传统文化正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 “修路前,交通不便,只是相邻的同宗同族集聚过节。现在家门口通了水泥路,我们走乡道到县城只需要50分钟,大伙儿都能去县城里参加大型庆祝活动了。”盘义辉说。 通组公路建设不仅仅便利了客运、物流,还成为民族文化传播、传承、发扬的纽带,构建起湖南省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通道,对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乡村振兴起到极大促进与推动作用。 交通便利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在十八洞村进村路段建设并开放苗族文化博物馆、苗寨特色产品店、十八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心等。通过民族化、特色化的装饰改造,展示苗族地区的乡村风貌、文化特色,让公路成为文化旅游的最美风景线。 花垣县双龙镇芷耳村,同样有着深厚的苗族历史文化底蕴,95%以上民居为苗族传统木结构房屋,打苗鼓、上刀梯、踩铧口等苗族技艺,过苗年、赶秋、祭祀等传统节庆习俗保存完整。为方便外地游客进村探寻苗族传统文化、体验民俗生活,花垣县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入户路硬化工程、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工程,建设村(组)停车场、错车道,目前,盘古峰、流沙瀑布的停车驿站建设工程正在有序实施中。 交通的便利也改变了游客的体验,以往因交通不便而“来时不愿来”的游客变成了“走时不愿走”。 image 服务提质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天蒙蒙亮,常德市临澧县刻木山乡彭市社区贫困户邓泽华,在家门口搭上了去县城的102路公交车。自从今年村里通了公交车,他便在县城找了份快递员工作,不仅每月能挣三四千元,还能每天坐公交车往返,方便照顾家人。 据临澧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庞拥军介绍,临澧县启动城乡一体化智能交通建设以来,共规划城乡公交线路17条、农村客运线路22条,通村率达到100%,最远票价由原来的15元降至6元,且65岁以上老人免费搭乘。便捷的道路条件和优惠的客运体系,破解了农村坐车难、停车难和运输难。 临澧县是湖南省首批8个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县之一。2018年10月,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下达《关于公布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第一批创建县市区的通知》,决定通过几年时间,在全省打造一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以此积累经验,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整体上台阶。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统筹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5条基本原则,落实奖补政策,支持站场建设,强化智能监控,发放营运补贴,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乡镇到村庄班线大幅增加,票价较启动一体化班线之前下降30%以上,群众出行成本大大降低,有效推动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郴州市嘉禾县在县城新老城区之间开通2条免费线路,发车班次比改造前增加60%以上,每年为群众节约出行成本近600万元。 永州市蓝山县不断深化交邮融合,在服务点客运车辆开通小件快递投递、批量农产品运输包车等增值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快递收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结合建制村通客车工作,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还持续加大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优先安排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项目落实。“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共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40152万公里。 目前,湖南省23827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也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网络衔接、落实价格惠民,着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行有所乘”。   车轮滚滚向前,小康路越走越宽。一辆辆穿梭在城乡间的新能源公交车,成了最美的流动风景线,载着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一路向前。

注:本文转载自http://jtt.hunan.gov.cn/jtt/xxgk/gzdt/mtkjt/202010/t20201026_13938125.html,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