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739-5051058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

准确把握新形势 开创交通促进消费新局面


交通运输衔接供需两端,是实现消费的基本环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决策部署,服务“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交通运输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有关工作的通知》,立足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中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推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工作取得实效。 交通运输促消费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一是基础设施供给依然存在制约消费升级的短板。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不均衡,西部、农村、沿边地区综合交通网络覆盖水平和运输多样化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质量有待提升,如普通国道中还存在3.5万公里的四级路、等外路和未贯通路段,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旅游资源结合紧密度不够,既有的网络规模和结构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消费的需要。 二是交通运输系统服务品质和效率有待提升。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不同运输方式在客运运力、信息的匹配、对接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不高,物流成本较高,冷链等专业化运输发展缓慢。特别是在新消费需求下,“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的理念逐步深入,而当前交通运输供给结构与消费者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三是促进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消费作用有待提升。旅游交通格局与旅游资源分布不匹配,部分服务旅游的公路技术等级仍然不高,适宜“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尚未形成,不能有效支撑旅游资源的开发,房车营地、邮轮游艇等相关配套设施不能适应快速发展需求,落地租车异地还车网络的覆盖面和便利性不足。 准确把握消费新形势新要求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费的重要性,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愈加明显。今后一段时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应高度重视促进消费的扩容提质。 消费市场增长有潜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与GDP之比)稳定小幅增长,从2012年的36.7%上升为2019年的38.8%,但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60%—70%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当前全球疫情迅速蔓延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充分挖掘我国居民消费的市场潜力。 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自驾游、游轮、户外探险、体育赛事、房车营地等新消费异军突起,及时配送、供应链物流、冷链运输、跨境运输等物流服务需求增加,高品质、享受型消费趋势更加明显,要求交通运输提高服务和支撑新消费的品质和能力。 消费增长点向都市圈、城市群集中。人口是消费的主体,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群和大都市圈集中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将形成更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消费需求,对于交通运输而言,要求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支撑,促进都市圈、城市圈间以及都市圈、城市圈内的要素合理流动。 新基建引发消费模式创新。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发消费模式的创新,对于便捷交通的深入发展极其重要。随着“新基建”建设步伐加快,要求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 开创交通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新局面 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多点着力,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促进消费中的“乘数”效应和“催化”作用,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回补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 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利用交通运输在促进消费中的“乘数”效应,加快提升交通运输供给效率和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和扩大有效供给,通过改善出行体验、降低运输费用等,激发居民旅游等享受型出行需求,带动相关领域消费。同时,不断扩大交通运输行业实物消费,积极引导城乡汽车消费升级,扩大交通运输乘用车市场规模,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推进老旧运输车辆淘汰更新,扩大运输市场消费规模。 响应消费需求升级。交通运输本身作为重要的服务性消费领域,应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精准对接居民出行、快递需求,满足居民个性化、品质化、精准化运输服务需求,推动交通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同时,发挥交通运输在促进消费中的“催化”拉动作用,加强与旅游、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融合联动发展,助推消费结构升级。 适应消费空间结构变化。加快城际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等对促进消费作用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适应消费空间结构变化,激发消费潜力。同时,发挥好消费扶贫的作用,加强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健全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促进生态农产品进城和优质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改善乡村旅游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农村生态文旅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扩容服务类新消费。加快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铁路、智慧机场等建设,构建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运输动态感知、运行监控体系,加快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促进智能交通、网约车、共享单车、互联网物流等新业态规范发展,加速释放新消费潜力。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注:本文转载自http://www.zgjtb.com/2020-06/16/content_244705.htm,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