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739-5051058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

黄金水道横贯东西 绿色通道联结南北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自2014年起,国务院提出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长江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凸显。但是,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长江南北仍存在沟通不畅、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建设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形式科学的过江通道成为时下急迫要求。为此,国家组织编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为依据,按照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全面推进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建设,以切实完善长江南北两岸的联结纽带,促进流域上下游协调发展。工程建设不可避免会带来生态破坏与环境影响,长江过江通道建设过程中应该也必须加强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控,严格控制环境风险,全面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相关要求,促进过江通道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优先,科学布局过江通道 长江干线生态环境敏感,涉及的各类保护区类型众、数量多。据统计,长江干线两侧3公里范围内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3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5处。各类环境敏感目标在长江上、中、下游干线及两侧的分布也不尽平衡,分别占比为25%、37.5%、37.5%左右。众多的环境敏感目标对长江干线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绿色通道成为必然选择。 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严格遵循空间管控要求,高度重视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过江通道在依法依规避让各类自然保护地及纳入生态红线管理的各类生态敏感区、岸线保护区的基础上,共规划建设276座过江通道,其中上游规划建设121座,中游77座,下游78座。显然,通道布局充分考虑了各江段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严格控制环境敏感江段的建设规模,如在环境敏感目标最多的长江中游仅布局28%左右的过江通道,努力实现环境敏感目标密集区集约化布置通道的目标。未来,过江通道的建设将分时推进,单位时间内建设的通道数量将得到精准控制,在“十四五”建设期仅实施民生急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迫的部分过江通道,进一步减缓过江通道的环境压力,实现在保护中开发。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通道形式 过江通道建设以“少桥多隧”“宜隧则隧”为原则,针对区域环境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通道形式。长江上游云南水富至湖北宜昌段,以山区河道形态为主,江面较窄、生态保护区覆盖范围大,过江通道以一跨过江、一孔跨过水域的桥梁形式为主,努力形成疏密有度、运转有效、保障有力的上游通道系统。一跨过江、一孔跨过水域的桥梁形式工程量小,生态影响程度低,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要求。长江中游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段,河道生态敏感点多、荆江河段局部河势不稳、航道易变,优先采用隧道过江形式,努力推进形成通行便捷、航运畅捷、衔接有序的中游通道系统。采取隧道过江的形式对生态敏感目标影响程度最低,对河势影响最小,有效保证了中游地区河道稳定及沿线安全。长江下游江西湖口至长江入海口段,以平原河道形态为主,江面开阔、人口密集、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且产业密集、港航活动繁忙,主要采用隧道或一孔跨过通航水域的桥梁形式,努力推进形成绿色生态、规模适当、运行高效的下游通道系统。隧道或一孔跨过水域的桥梁形式占地最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低,最大限度体现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 整体而言,过江通道形式的确定是以当地环境为基础,充分应用了一跨过江、一孔跨过和隧道等环境影响较小的优势,体现了“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通道形式的特点,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另外,部分通道采用了多功能合并过江的通道形式,公铁合建通道,这统筹了桥位资源,减少了通道总量,将通道的影响集中到合建通道处,最大程度减小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影响。 严守底线,切实管控环境风险 过江通道建设后,跨江交通流量增大,交通事故量也将增多,交通事故导致货物泄漏入水引发的环境风险事故概率随之增大。另外,部分过江通道桥墩会束窄长江通航水域范围,导致船舶碰撞事故概率增加,引起船舶油类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发生。但是,长江是沿江居民的重要水源地,据统计,长江干线分布有重要饮用水源地144处,一旦发生以上环境风险事故,将影响长江沿线居民饮水安全和各类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可以预见,不断增多的过江通道将带来较大环境风险。 为降低各类环境风险程度,应严守底线,严格管控各类环境风险,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并根据桥隧形式、河段生态环境特点及环境敏感区的位置关系等,科学限定运输货种,从源头上降低环境风险事故概率。过江通道运营时,相关地区还应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设防(车、船)撞、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等应急防护工程设施,从治理措施上细化风险应对手段。 务求实效,全面落实环保措施 过江通道的建设、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等方面。过江通道建设将消耗一定的土地资源和岸线资源等;并改变局部地区的植被形态和生态结构,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过江通道运营产生的废气、污水、噪声和固体垃圾等污染物,如未妥善处理会对周边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各通道建设及运营时,应科学应对各种环境影响,采取务实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一要合理优化资源利用。控制用地规模和资源消耗,统筹规划土地复垦与过江通道项目建设,优先利用存量用地,减少耕地占用。尽量共用交通廊道,严格控制岸线占用比例。二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监理工作,严格控制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加强废弃土石渣综合利用,开展水土保持和敏感目标等生态修复工作。三要做好污染物排放控制。严格控制污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排放,有效防治沿线噪声和振动。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充分协调好过江通道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努力推进“跨江彩虹”绿色升级,确保长江经济带向绿色生态廊道、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注:本文转载自http://www.zgjtb.com/2020-05/19/content_242732.htm,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